南京江錦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聯系人:馬總
電 話:025-84811885
手 機:13404111885
13405875990
Q Q:429272191
地 址:南京六合區馬鞍街道馬集東馬14號
為了緩解對新加坡馬六甲海峽的過度依賴,中國一直在規劃和打造東北、西北、東南(海上)和西南四條重要的能源戰略要道。
9月7日,西北通道傳來消息。據官方媒體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中亞大國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就能源合作達成了共識:實施好跨境油氣管道建設,加強油氣開發和加工合作,支持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參股卡沙甘油田。
9月5日,東北通道傳來捷報。經過長達十余年的談判,困擾中俄兩國十多年的天然氣談判終于實質性“破冰”——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下稱“中石油”)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下稱“俄氣”)簽署了通過東線管道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框架協議。
稍早前,西南通道也有利好。7月29日,中石油官網宣布“中緬天然氣管道開始向中國供氣”,這意味著,中國能源的西南戰略要道初步建設完成。
“雖然馬六甲困局可能是‘偽命題’,但中國多方向能源戰略要道的發展戰略,值得鼓勵。”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說,這不僅能實現中國能源來源多元化的目標,還能分散地緣政治風險,助力中國形成以相對清潔的天然氣為主體的能源消費結構,緩解對煤炭等污染較重的石化資源的依賴。
中土 盡早啟動中亞管道D線建設
中國能源“西行”計劃早就展開。方案顯示,中亞天然氣管道起始于阿姆河右岸的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經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從新疆的阿拉山口進入中國。
2003年6月,胡錦濤訪問完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KMG)與中石油進行了在2003年底建成的中哈原油管道基礎上再建設輸氣管道項目的可行性研究。2006年4月,中國與土庫曼斯坦簽署了關于輸氣管道建設與長期天然氣供應的框架協議,并在2007年7月加入了原有的中哈石油管道。
2012年10月20日,官方介紹,“中亞天然氣管道哈薩克斯坦2號壓氣站兩臺機組加載運行,標志著中亞天然氣管道A/B線全線每年300億立方米設計輸氣能力建設全部完成,日輸氣能力提升至8900萬立方米。”
近日,習近平出訪土庫曼斯坦期間,又一次強調了中亞天然氣管道的建設,“中土天然氣合作具有戰略性、長期性、前瞻性”。
據外交部網站發布的《中土關于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宣言》,“修建中國-土庫曼斯坦天然氣管道是惠及中國和土庫曼斯坦的戰略項目,并將在相關領域共同努力,加緊解決技術性問題,以便完成C線建設并做好輸氣準備,啟動D線建設,確保2016年建成并通氣,實現每年通過天然氣管道運送土庫曼斯坦天然氣達到650億立方米的目標。”另據中石油發布的新聞稿,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將于2013年年底竣工,正在規劃建設D線管道。
“中亞一直是中國穩定的氣源來源地,且中國和這些中亞國家同屬于上海合作組織國家(上合組織),沒理由不利用好手中的資源。”林伯強認為,“未來,雙方肯定還會不斷加強在天然氣和原油等方面的合作。因為,這不僅利好中國,保障中國能源供應,也能為當地帶來經濟上的不菲收益。”
事實上,中石油新聞稿稱,土庫曼斯坦天然氣生產和出口獲得穩定提高,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擴大了1.8萬個就業崗位等。
中哈 做好中哈原油管道擴建和運營
中國和中亞地區哈薩克斯坦的合作也沒有離開“能源”二字。
“雙方將本著互利共贏原則繼續擴大和深化能源合作,確保油氣田勘探開發生產、油氣運輸等共同項目長期安全穩定運營。”《中哈聯合宣言》稱,“努力做好中哈原油管道擴建和投入運營工作,使其達到雙邊協議約定的2000萬噸/年的輸油能力。同時,雙方鼓勵和支持兩國企業在油氣田勘探開發、原油加工和擴大對華能源出口等新項目上開展合作。”
據記者了解,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國第一條戰略級跨國原油進口管道,當時年規劃能力2000萬噸。截至2012年末,中哈石油管道管輸原油近年來的累計進口量突破了5000萬噸,幾乎達到了2012年一年中國2.710億噸進口原油1/6的量。
針對中亞天然氣管道建設,上述《宣言》再次稱,加快實施中哈天然氣管道一期擴建(C線)和二期(別伊涅烏-巴佐伊-奇姆肯特)建設,并加快阿特勞煉化廠現代化改造項目和阿克套瀝青廠建設。
與此同時,中哈兩國元首達成共識,將支持中石油參股卡沙甘油田。這也是中國第一次明確回應卡沙甘油田的傳聞。今年7月1日,路透社曾援引知情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國有望收購美國康菲國際石油有限公司在哈薩克斯坦卡沙甘油田8.4%的權益。
該油田被認為是1968年在美國阿拉斯加發現普魯特赫本油田之后,全球最大的油田,現有石油地質儲量約350億桶,并擁有巨大的天然氣儲量,未來預計的最高開采量是150萬桶/日。一旦大規模商業化開采,卡沙甘油田的日產量可滿足整個歐洲10%的日均消費量。
據路透社的最新說法,正式交易預計將在9月或10月底完成,“中石油將支付多達30億美元,為卡沙甘油田坦始于2020年的第二階段開發融資”。
中俄 談判瓜熟蒂落或2018年供氣
西北能源通道向前推進,不代表其他通道建設的滯后。9月5日,俄羅斯圣彼得堡,在習近平和普京的見證下,中石油與俄氣簽署通過東線管道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框架協議,并與俄羅斯諾瓦泰克公司簽署液化天然氣(LNG)股權合作協議。
“兩個協議的簽署,標志著中俄能源合作取得了新的重要成果。”針對中俄天然氣談判,中石油稱,“中石油董事長周吉平與俄氣總裁米勒進行商談,雙方商定在年底簽定購銷合同,實現2018年的供氣目標。”
對此,周吉平與米勒簽署了《俄羅斯通過東線管道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框架協議》。協議規定了東部天然氣供氣總量、供氣條件、照付不議比例等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商務條件,是未來購銷合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這為完成供氣項目奠定了法律基礎,標志著中俄天然氣合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中石油稱。
但記者發現,雙方并沒有公布天然氣協商的具體價格。一直以來,俄羅斯都期望輸往中國的天然氣價格能與其輸往歐洲的市場價一致,即350美元/立方千米。這與中方期望的價格有100美元/立方千米的差距。
“此次簽署框架協議,說明雙方在天然氣定價方面已經取得共識。”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認為。
林伯強稱,在總體框架確定的情況下,價格再有差異,也不會成為雙方合作的障礙,且總會通過協商的方式最終解決。因為,就目前情況看,不光中國要能源多元化,俄羅斯在出口上也要多元化,以擺脫對陷入歐債危機的歐洲國家進口的過度依賴。
林伯強還解釋,中亞管道進口的天然氣價格在3元/立方米左右,就中國石油公司和下游居民消費可承受的范圍看,俄羅斯的進口氣價不會比這便宜。
不光是天然氣,此前,習近平出訪俄羅斯期間,中俄兩國政府簽署了《關于擴大原油貿易合作的協議》。而6月21日,中石油與俄石油簽署了《預付款條件下俄羅斯向中國增供原油的購銷合同》,其中包括通過中俄原油管道向中國年增供1500萬噸原油等。
“這一增供合同已經開始實施,預計今年下半年可增供75.3萬噸,以后逐步加大增供量。”中石油介紹,“目前,雙方正在商談在油氣上游資源領域開展合作,預期很快達成一致。”